佛藏 - 第16
申論--戒律實施的未來展望 具前瞻的活動



【僧伽教育交流心得感想】
關心佛教命運
※ 作者: 學誠法師 - 

 

  這次惠空法師相當認真,除研討會外,在參訪過程,還安排有座談會;這七次座談會及各道場參訪,意義與影響不亞於禪學研討會本身。它的意義有三點:第一,喚醒兩岸佛教界僧團對佛教問題的思考。主辦單位提出的論題都有關連性,讓人有充分思考的空間和機會;第二、七個論題選在台灣很有代表性、很典型的寺廟、大專院校來談,更顯得有意義;第三,具體參觀各道場運作方式,配合各道場提供的相關資料,來到道場,實際感受到氣氛,加上資料及座談,印象就更加深刻。所以此行收穫非常大,也深感意義重大。對每個問題我都有用心去思考,覺得每個問題都重要得可以寫成一篇論文或一本書,由此可見,主辦單位對佛教命運的關心與責任感,才會提出這些主題。

  我們也看到,目前在台灣比慈光寺人力、財力等更豐厚的佛教團體相當多,而慈光寺在資源不豐厚的條件下,願意承擔這個責任,發心承辦這樣具有遠見的活動,更顯得難能可貴,可說是為兩岸交流寫下光輝燦爛的一頁。其次也注意到,惠空法師八十七、八十九年(編者:按指西元一九八七、一九八九年)在台灣辦過佛學院務會議,也帶團到大陸與各佛學院交流,遺憾的是並未喚起大家的高度重視。雖然台灣佛教學術開展的比較正規、有規模,但是要來到台灣共同探討佛教問題實在很不容易。此次活動,確實為今後海峽兩岸佛教之間的互動關係打下良好的基礎。

  這次,主辦單位──惠空法師,特意安排大陸團在這次研討會之時參觀交流,旅遊休閒,豐富了活動內涵,同時也給主辦單位增添了許許多多的麻煩,增加了很多開銷。今後續辦的話,建議時間縮短,比如研討會增加為3-5天,整個活動時間掌握在一個星期左右,活動結束後,有其他事情的人可自行去活動。一個星期左右比較適合,時間長則較不容易掌握,因為興趣、體力都無法持續,且易出紕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