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空法師文集

本寺住持慈光禪學院院長惠空法師,長年致力於經教解讀、宣講及實際禪修,近年來更 於各宗禪觀理論,期在經教思想指導下,依循祖師修行方法及經驗,使有心於禪修者, 及兩岸佛學院、僧院,有一理論及方法操作之參考。

 

連結

簡介

《禪宗

本書羅引用祖師語錄、作,將之會集成一原、脈絡,而提出「禪宗心要三義,所謂一心立、即心是佛、無心是「心要三義出新意,皆是古代宗師禪數數錚錚之,可藉此建立禪宗思想體系,是一本可令讀者體掌握禪宗思想綱領及修行法門的「心要

《台灣佛教發展脈絡與展望》

本書乃惠空法師二十餘年來,所撰寫有關台灣佛教發展之十九篇文章,修訂後結集出版。或可藉此與關心佛教發展之人士,一方面檢視台灣佛教過去六十多年來發展的形態及生存發展的足跡、瞻視未來可能面對的問題及趨勢;一方面呈顯台灣佛教發展的理念、形式,為佛教三大區塊(中國、東南亞、印度)提供端倪、徵兆,以做為不同角度的省思,及佛教發展的教材、典範。

《禪修手冊-永嘉禪與參話頭》:

光寺所提倡的永嘉禪與參話頭兩個法門,源於唐宋宗師流傳的禪法,重於自力、覺性。法門與法門之間,在方法、覺受、境界等等都會有很多差異。此《禪修手冊》做為慈光禪學院基本禪修教材,對於參話頭與永嘉禪兩個方法的具體操作技巧、用心要領,和操作技巧背後的理論,做了基本說明。相信對於一般大眾,也應足以做為自己用功運心的依憑與準則。

繁體 簡體

《永嘉集》教材:

《永嘉集》內實禪宗心法而外形天台理論架構,於教理、行果、願行各方面,都有非常理論性、層次性說明,可稱天台摩訶止觀之菁華版,是從禪宗立場掌握佛法本質的理想教材。尤其禪觀操作次第清晰而直接,適合初學及各根機者做為入手方法。

《高峰禪要》教材:

花五葉,曹洞留下默照禪,臨濟留下參話頭,至今仍以臨濟參話頭一法為普遍,因其起手簡,功效速、路徑直捷,成就最高。惜因善知識遠離隱沒,佛弟子不得其門而入。高峰祖師為臨濟宗傳人,所述禪要從初心下手到修證過程諸般境界,直到開悟行相,都非常詳盡。實是參話頭法門絕佳指南,是禪宗的摩尼寶珠。

(尚缺電子檔)

《圓覺經》教材:

《圓覺經》以十二位菩薩與佛的十二問答,分為十二章。正宗分十一章中,第一章為總,以依圓覺永斷無明,方成佛道,為修行所依之理。後十章,依解起行,廣明上、中、下三根修證。此三根修證是中國佛教禪觀思想之主流結構,且符合今日次第性、理論性之學習訴求。

《禪觀思想與法門運心》教材

此中收錄慈光寺民國 99年冬、100 年春兩屆禪七中,惠空法師講授的禪法課程。其中有對於禪觀思想的總論,也有禪定境界的檢查,及永嘉禪與參話頭具體運心的方法,都是比較實用的禪觀理論

(尚缺電子檔)

《梁皇大義》教材:

《梁皇寶懺》是中國千古靈驗之儀。惠空法師將之做一思想綱領之提攝分析,以助於廣大信眾禮拜《梁皇寶懺》時信受得益。並於解析梁皇要義前,將懺悔理論做更符合佛法、符合大眾思惟的分析,讓大眾在思惟邏輯和心理上都能信受的前提下,透過接受懺悔理論,建立對懺悔法門的信心,進而實踐懺悔而受益。

十二緣起禪觀體系

「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佛陀一代時教開張如汪洋,普應千機萬眾。祖師隨機立教,因勢利導,隨處度人,如水在山,或瀑布,或深潭,形態非。自古各宗分立,各家法門自幢高豎,其實都為適應不同根機,各取一瓢,各隨己位以詮釋佛陀教法。所以佛教在隋唐時八宗燦爛,將佛法各思想體系發揚盡致。但後世法末機鈍,執著以自宗門戶見解看待整體佛法,便有所局限。從理上說,佛法大海一味,無有高下。從機上講,對機者妙,故佛陀讚嘆每部經典均殊勝第一。古人有瞎子摸象之喻,固然所摸都,但若只執耳朵或鼻子是,便失之以偏概全。尤其現代科技發展,網路通訊發達,得以讀更多經典、有更多機會交流,可以接觸更多思想。若無法兼融貫通,恐隨交流愈多,反內心蘊含的差異愈強烈,如此則會割裂佛法,分散教團力量,對佛教不是好事。所以需將各宗派做一分類整理,各安其事,各居其位,各司其職。耳朵管聽,象鼻取物,雙腿走路,如盲跛二人目足相資。

如何讓各宗派思想協和,各法門互相貫穿?是此時代非常重要議題。所以根據佛教經典,提出「一念十二緣起」禪觀體系,貫穿佛陀一代時教思想,此中以大乘宗之理與眾生覺迷流轉為宗旨,詮釋各宗禪觀。此一論述,於各宗派會通有一思考基點,各宗差別對立減少,或許對佛法禪觀之傳延有些許助益。

此文集標舉「十二緣起禪觀體系」為見地,旁側其他禪觀探討,亦一併列出。

《大乘止觀法門》運心特質

智者骨肉,達磨魂

默照禪血脈(繁體)

禪與人生-書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