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藏 - 第10
一場「眾善普會」的法筵──參加兩學研討會的有感 第二屆兩岸僧伽教育交流訪問記實



【兩岸僧伽教育交流園地】
印順導師訪談錄
※ 作者: 釋妙如整理 - 

 

  由慈光禪學研究所及中華禪淨協會所舉辦之兩岸僧伽教育交流訪問活動,於訪問過國內各佛學院後,一行最後來到華雨精舍拜訪印順導師,誠懇的提出了佛法上的問題,而印順導師也樂意的做了說明!整理過後有了以下的記錄:

提問人
惠空法師 慈光禪學研究所所長、慈光寺住持
方立天教授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
王雷泉教授 上海復旦大學哲學系宗教研究室主任

一、個人研究著書經驗方面

  方教授問:「關於印順導師個人取得其豐碩成果的基本經驗為何?」

  印順導師答:「起初也不知看什麼書,後來到商務書局買了一些三論、唯識的書,但是看不懂。從看不懂中了解到其中必有深奧道理,所以就努力去研究、學習,接著就寫出結合社會情況與考慮到人們需求的書來。」

二、人間佛教方面

  王教授說:「大家都知道,印順導師是太虛大師的傳人。太虛大師在當今廿世紀,最大的貢獻就是提出『人生佛教』;而現今海峽兩岸也都共同認同『人間佛教』此一理念,其中高舉『人生佛教』進而推展到『人間佛教』思想體系並完成的就是印順導師。」

  王教授問:「現今台灣佛教事業的發展,與此思想應有很大的關係,故想請問印順導師對現今有許多因過份誤導人間佛教而產生之弊病,看法為何?」

  印順導師答:「人間佛教並不能,也不是庸俗化的。」

  王教授又問:「對於有些學者,如江燦騰,提到太虛大師與印順導師之間的差異,而印順導師與之也有回應,曾有過筆墨官司,如在《冰雪大地灑種的愚癡漢》一文中,即是印順導師之回應,不知印順導師對此看法為何?」

  印順導師答:「人家說一句話,我未必會回應一句,因為懶得與他打官司。所以很多人罵我,我也不會回應。」

  王教授說:「實際上,後來『江』的文章,印順導師都不予理會,且前面的回答也說明了問題,並劃清了界限。」

三、關於傳統佛教思想

  王教授問:「學術界認為廿世紀,有系統的對傳統佛教思想進行清理的,特別是印順導師與歐陽竟無二系統。故想請問印順導師關於歐陽竟無居士對傳統佛教的批評,有何看法」

  印順導師答:「此是屬偏依唯識學系統的批評。佛法並不能局限在唯識方面,他們雖也承認大乘空宗,但是屬於他們自己的空觀,與龍樹中觀思想不同,故如此一來,佛法的精神就會完全失去!」

  王教授說:「由此回答可看出印順導師對歐之批評並不認同。而印順導師在《太虛大師年譜》一書中之按語,亦可看出其認為歐是站在宗派立場,且是『熱情有餘,心量不足』!」

  王教授接著問:「佛教既是重自內證之宗教,其根本自在修證,故佛教之權威性與合法性,也就建立在現量(證量)之基礎上;而現今教內、教外對『證』與『悟』的判定,都有很大的疑惑,例如歐陽竟無批評天台宗必須要學西方(淨土)思想,因為到了西方就是八地菩薩的境界,而智者大師只到五品弟子位(外凡位),雖要取乎其上,但此卻是根本在動搖傳統佛教的信念,對佛教有一定的衝擊。故請問印順導師對此問題的看法。」

  印順導師笑著答:「有五品位已經不錯了!」

  惠空法師問:「關於華嚴與天台判教,不知印順導師有什麼看法?」

  印順導師答:「五時基本上我比較不探討,而藏通別圓四教比較有一些可接觸的地方。」

四、關於禪的方面

  王教授說:「禪宗史上有大量的『言下大悟』、『豁然有省』、或『解悟』、『證悟』等,特別是在憨山大師之《夢遊集》及《太虛大師年譜》中的三次大悟等,對『悟』這種宗教經驗,都有詳細的描述。」

  王教授問:「想請問印順導師,對於『開悟』的看法?」

  印順導師答:「『悟』沒有定義,由宋代一祖師『大悟七八次,小悟無其數』一例,即可看出。而禪宗對『悟』有很高的見解,視悟如佛陀大澈大悟般的層次看待。」

  惠空法師問:「『悟』是否有淺深之不同,如以宗密大師提到之頓悟、漸悟、證悟、解悟來看,是否有不同?」

  印順導師答:「悟有淺深,但是禪宗沒有定義得很清楚,在論典中提到較多。好比種田,從播種,發芽到開花、結果;修行也是如此。頓悟不是不可能存在的,一個人過去世累劫修行到今世,遇一外緣激發,是可能馬上開悟的!但卻不是一下子就可做到。而在家學佛者也可證果,但到四果一定要現出家相。有很多人一出家就想成佛,了脫生死,特別是密宗思想,一百八十度的違背佛教精神!急功近利,是會失去菩薩道的精神,還是要注重修行的。」

  惠空法師又問:「對於『默照禪』與『永嘉禪』的看法為何?」

  印順導師答:「默照禪是屬禪宗後期的東西,而永嘉禪法基本上我不太了解,沒什麼研究!」

  方教授問:「現今大陸對禪宗創始人的說法研究不一,有六祖、五祖、四祖、三祖等,不知印順導師對此有何看法?」

  印順導師答:「基本上這是一個逐漸演變的過程,不一定是那個人。如菩提達摩提出《二入四行》,後不斷演變,進而道信重視《文殊說般若經》,而到神秀、惠能都有很大影響。」

  方教授又問:「一般都知道惠能頓悟禪的貢獻,可是我們也不能忽略神秀漸修禪的優點,所以個人覺得在禪法上,我們要惠能,也要神秀,不知印順導師對此有何看法?」

  印順導師笑笑、默然。

五、教育方面

  王教授問:「有些教授們皆於大學內教授佛學哲學,對此而由那些方面努力?」

  印順導師答:「要從八正道做起。尢其是正命、正業、正語之八正道是做人的根本。《佛法概論》這本書是初機的基礎,都是用阿含經的原始資料,是很切實的。」

  印順薄師接著感歎的說:「人最不好的就是貪、瞋、癡,這把人的關係弄壞了,而且也無法入定。」

六、菩薩道方面

  王教授問:「關於菩薩留惑潤生,永不證悟,度脫眾生的問題。既然自己都度不了自己,將要如何來度生呢?」

  印順導師答:「最重要的是要發菩提心,及永度眾生的精神;包括開悟在內,都是無數世之薰習,時機成熟才會成就,故勿急功近利!要盡未來際行菩薩道!」

 

前一頁後一頁回本期目錄│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