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藏 - 第11

 

 

 

信仰與學術 藉事修心與成長
【僧團如何辦好學術會議】  
 僧團如何辦好佛學研討會? 賴永海 - 南京大學

 

  惠空法師要我就「僧團如何辦好佛學會議」等問題談點看法,這對我可是個難題,因平時很少往這方面去想,故提起筆後頗覺費勁。不過,既已冒然應允,只好硬著頭皮往下寫,寫成什麼就算什麼吧!
  一、舉凡辦學術會議,學術含量當是第一位的,每次會議,都應力求在特定的範圍或對某個特定問題的研討有所深入或突破;會議的主題應盡可能集中,切忌流于空泛,倘若每次會議能就某一兩個具體的學術問題進行具有一定前瞻性和較為深入的研討,能夠不同程度地推動該領域或範圍的學術研究,就是一項不小的成果。就這一點而言,僧俗兩界所舉辦的學術會議不應有什麼差別。
  當然,學界與教界之舉辦學術研討會,因為所關注的問題不盡相同,故所要設定的會議主題自然會有所不同。例如,學界之舉辦佛學會議,所要討論的問題多圍繞他們平時所進行的研究,諸如佛教義理中所蘊涵和體現的哲學思想,佛學與中國傳統學術思想文化的相互關係、佛學與西方學術思想文化之異同及相互融攝之可能性等等;而教界更為關注的,則是一些與佛教之發展密切相關的問題,諸如佛教與人生的相互關係問題、佛教如何融入現代社會問題,佛教今後的發展趨勢及佛教要不要現代化、如何現代化等問題。這裡所列舉的問題是否具有代表性在某種意義上說並不是最重要的,只是藉此指出學界與教界因所關注重心的不同而在設定會議主題方面的差異而已。
  二、佛學研討會既然是一種學術會議,就有學術見解的不同,難免會有是非之爭或見仁見智的情況,這與一般弘法活動很不同。弘法活動的對象是信徒,其基礎是「信仰」, 「信仰」問題在某種意義上說是不能討論,也無法討論的。例如,作為一種學術觀點,人們可以去探討歷史上到底是真有釋迦牟尼其人,抑或是神話的傳說,但在弘法活動中去討論這樣的問題就有點離經叛道,褻瀆佛祖了。又如學術研討會可以就佛教義理中哪種思想體現或背離了現代哲學中辦證思維,但在弘法活動中絕不宜去討論佛中哪段話是對的,哪段話是值得商榷的。凡此種種,都是佛學研討會與一般弘法活動的殊異處。
  當然,佛學研討會與一般弘法活動亦不是毫無相契合之處,特別是作為注重「智慧」的佛學更是如此。例如,如果人們能夠從學術層面理解並把握佛教的思想和義理,對于理解和接受佛教是很有助益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佛學研討會與弘法活動是有其相一致的地方。
  近十幾年來,海峽兩岸的學術界在佛教研究面做了不少工作,出版了不少學術專著和叢書,也舉辦過不少佛學研討會,盡管他們出發點是為了推進學術研究,而不是弘法,但客觀上對于佛教知識的普及,佛教文化的傳播,乃至于佛教義理的日漸為廣大民眾所理解,都是很有助益的。
  三、近幾年來所舉辦的不少佛學研討會,常是僧俗二界都有代表參加,這對于學界與教界之間的增加了解,促進交流,建立和擴大合作是很有好處的。
  就學術層面說,學界與教界的研究者能夠有機會坐在一起交流、切磋,這對推動學術研究的深入發展很有助益。如同世界上其它宗教一樣,佛教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也是一個複雜的多面體,值得研究的方面和層次很多,不同的研究者往往出于不同的目的,站在不同的立場,採取不同的方法去對它進行研究。例如,僧團學者往往對佛的教義和儀軌比較熟悉,在佛教的修持方面較有體會,因此他們往往在這些方面擁有優勢,研究也比較深入;而學界的研究者則更多地致力于佛教義理中所蘊涵的學術思想的探討,因此,常常在諸如佛教哲學、佛教文學、佛教藝術等方面有較深入的思考。僧俗二界的學者能聚集在一起進行切磋與交流,這對于更全面和深入地理解和把握佛教的思想,從而推動佛教研究的深入發展,無疑是很有助益的。就同一個問題而言,由于立場、研究方法及觀察問題的角度不同,教界與學界學者往往也會有不盡相同的看法,此中不能簡單地說誰對誰錯,誰是誰非,因為很多的學術問題往往不是是非懸隔.非此即彼,而是像莊子所說的:「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又如佛教所說的:「非是非非,亦是亦非」。世界上很多事情常常只有從更多方面、層次、解度去進行觀察,分析和探討,才能更全面,深入地認識它。正因為如此,學界所舉的佛學研討會適當邀請一些教界的學者參加,教界所舉辦的佛學研討會適當邀請一些學界的朋友參加,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四、近幾年來,筆者參加過一些國內和國際的佛學研討會,既有學界舉辦的,也有教界主持的,就總體感覺言,氣氛相對較輕鬆,討論也比較自由,有些探討還比較深入。但是,就會議形式而言,有些研討會的作法似可作進一步的探討和改進,例如,不少研討會的學術論文質量不高,有為了參加會議而「臨時抱佛腳」,匆匆草就的感覺;有些研討會則把十分寶貴的幾天會議時間,用於讓與會者輪流在大小研討會上宣讀論文,且多屬照本宣科。這種做法達不到研討會的目的,因為研討會著重點應在研討上,如果大部份時間用來宣讀論文,編一本論文集就行了,又何必耗費巨資,花那麼多時間與精力把那麼多學者請到一起來!既然是研討會,首先主題應該集中、明確;其次應該根據大多數與會者所提供的論文,提鍊、概括出一兩個中心議題和若干個重要議題,重要議題可進行分組討論,中心議題則進行大會討論。大會的主題講演也不一定都得是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前輩,尤其應該那些討論上「冒尖」的,確實有真知灼見的年輕學者做大會的主題講,這不但能保證會議主題講演的學術質量,而且有利於發現和培養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