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藏 - 第11
梅花撲鼻香



【高峰禪要學習心得】
自有藏珍
※ 作者: 周良娜 - 圓光佛學院大學部四年級

 


一、引言

  未學祖師禪之前,對中國祖師禪法,如參話頭、起疑之類的禪觀方法,是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不知所云。本學期蒙老師課堂上悉心教導,總算對祖師禪法有些心得,也很感動祖師禪法殊勝。對教導學人的用心懇切,流露出中國人對大乘禪法特有的「濃情厚意」,濃情是指對學人處處顯出老婆心切之情,厚意是指對了生脫死之悲切。  
  雖然惠空法師沒有實際指導末學等如何修習中國祖師的禪法,但老師在課堂對祖師禪法,講解地入木三分,令末學十分感動,重新認識自家寶藏之珍貴,也提供末學有另一種修學禪法的選擇機會。

二、知見之啟發

  1.日常生活中對禪觀之訓練,有另一種知見的發覺;「疑情」之疑也可作所緣之對象,這有別於印度之禪法,這在二六時中的覺照力要十分嚴密,如粘頭綴尾,打成一片無絲毫縫隙,一個禪者心思綿密,要在動中用功十分不易,除非對生死有大覺悟,以及對眾生有緣起大悲心者,否則不易舉得。凡夫眾生修習禪法,不為名聞利養,不為神異惑眾,沒有居心叵測之企圖,是十分令人敬佩感動。
  2.禪觀方法未必要在蒲團、腿子功夫上著墨,這也是祖師禪方另一特異之處。從心舉得之「疑情」,就可令心制之一境,萬法歸一,一歸何處,惺惺著意,將疑情疑到情忘心絕處,令心在寂靜處,悟透本體之實相,昏散屏除,一念不生,前後際斷,般若智慧現前。
  3.內心的體證,真參便無能為之心,既無能為之心所,所思即忘,致使萬緣不息而自息,六窗不靜而自靜,不犯纖塵。一個行者對生命的忠誠及熱忱,一定要透過禪法,透視到生命的無明住處,方有一大生大死的感受,也可對生命有新的認知,方能緣起自受用與它受用懇切之情。換言之,上求菩提下化眾生才有著力處,否則真是「空花雪月道場」白忙一場。
  4.不強調語言文字。參禪,平常心是道,不落意識強制分別,是道心是平常心,是用功的開始,平常的慧觀到家,功夫極致處,無功用行,如電光火花般之燦爛,禪者的開悟才是功夫的喜悅。開悟、識心達本,趣向生死解脫之道,是修道人的本份。
  5.我等凡夫眾生皆從生死過,忙裡虛擲歲月,誰肯死前修。禪法根本旨趣,便是教我等明白生死是何大事,生死流浪是何不幸。祖師禪法不論參話頭、起疑情皆是令眾生開悟為目的,而開悟是何物,便是見自家本藏阿賴耶識。凡夫生死無明之本,便是阿賴耶識。「先來後去為主翁」就是阿賴耶識主宰生命的來去,因我等無明覆障,不能識心本,故要斷無明之流,去惑證真,生死來去自如,禪法是途往之鑰。祖師之禪法是因應國人之民族性及生活習慣和智慧所開發出來的禪法。而且也本於世尊啟發迷育之悲懷,利益眾生而施教的。
  6.高峰禪要開示參禪要具足三要:第一要有大信根,第二要有大憤志,第三要有大疑情(高峰禪要第14頁)。
  信因果,信能離雜染,信能開悟,啟疑情當以為本,借信心的力量遣除與生俱有的疑,用信增上觀照力量,不屈不撓地與塵勞妄心搏鬥,誓死相信能開悟,縱然今生不悟,也要厚植般若善根種子,佛性永不失滅的志氣,有大丈夫志,方能成就道業。高峰禪師以為日用疑情不斷,除二時臨齋外,不上蒲團,從朝至暮,步步不離,心念無間地用功下去,不可執蒲團或腿子功夫為能事,更不可墮於昏沈散亂,或落輕安寂靜裡,或三十年、二十年,乃至一生都要終無他念,實實落落,穩穩當當,直教纖塵不染,直到報緣遷謝之日。

三、感想

  縱觀祖師參禪悟道的方法,著實令後學弟子景仰萬分,望之彌堅。為生死唯一大事的切用功辦道之德範。環顧今日四周,如此善知識如鳳毛麟角,這般踏實的道場如空中樓閣,今幸有老師大德教導後學,有祖師之遺留寶藏禪法,令後學得聞祖師禪法心要之一二,也為後學弟子有覆檢自己修行方法的埏埴,此是末學於《高峰禪要》之處獲另一種知見。再者,也明瞭祖師禪法並不遜於南傳禪法,更不可輕言祖師禪法不若聲聞傳法,或者祖師禪法有謬,因為自己智慧不足,甚至瞭解不深刻而妄加批評,這會落於無知的邪見,這也是末學要自我警惕的。
  祖師禪法,以末學愚見,雖不在語言文字上探討,但它也有經教為依據,理解禪的思想,目的開悟成佛,手段從心性下手,斷除妄想塵勞,只管方用起疑情銷住念頭,深「信」不「疑」,一直用功下去,終必有所成就。這必要有菩提心為前題,發大悲心為助力,方可圓成佛道,這與聲聞禪法的道次第大大不同。所以大乘中國祖師禪法有其特殊價值內涵。身為佛弟子的吾等,在修學其它禪法的時候,也應知道自家祖師的智慧所在。因為心所緣愈大,果地的成就也就愈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