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藏 - 第12
只問耕耘 溯源固本以久大



【禪七心得】
禪七問題之我見
※ 作者: 果開 - 慈光禪學院

 

一、對於禪修境界的看法

  在禪七經驗心得分享報告中,外來打七居士禪修「境界」狀況很多,依自己禪修心得,來談我個人對「禪境」的看法,我個人認為禪境出現的原因,就是執著「禪定有境界」,也就是說修行者本身執著修行,有個東西可得,成就是有相的。因心態不正確,即使是正法也能修成邪法。下列提出我個人對居士禪境出現的分析。
  1、每天夢見不同的出家師父。

  2、禪坐中現「動物奇觀」

  分析:

  1、執著:因靜坐禪觀之力,很容易把我們無始劫來的業識帶動出來,又來談唯識「現薰種,種生現」之理,每位居士禪境不同,會依個人的執著與薰習不同,所現的境界必然不同。所以在禪修中所現的各種現象不足為奇,致於每天夢見不同之出家師父,其原理也是一樣的,有所執,必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2、宿業薰習:從居士所談當中,我之主觀判斷,我認為居士沒有放掉所現境界,且嚴重的一直思考分則執著它,所以會對境界產生種種之心、恐佈心、瞋心……

  我認為歷歷明明,清清楚楚自己的「所緣境」,正確的心態,正確的方法,不會與亂七八糟之境(妄)相應。以上提出個人之淺見作為參考。  

二、談己之禪修心得

 1、在圓光與慈光禪修「定」之感覺不同

  圓光:不同方法 輕安有定的感覺

  慈光:永嘉法 不覺得有輕安與定的感覺

  ◎懷疑:在圓光的定,掉入「惛忱」不自覺。

  ◎推測:在慈光不覺得有深定,是「覺照力」增強。或是自己方法不調和法?

  ◎探討「深定」現象,出定後是否遲鈍、呆滯?

  因為從止觀心識立場而言:永嘉法「歷歷分明照鑒此一念心」,禪修者會是非常明利的,我覺得出定會有遲鈍,呆滯之現像,是落入惛忱。

  如是因,如是果,所得會不同結果嗎?

 2、禪修有功夫-動靜皆一如

  坐中修的功夫,若不能應用於歷緣對境之保任,不算是一位好的禪者。禪者的風範,來自於內在的涵養,所以「動」「靜」一如是禪者最高的境界,坐中修與歷緣對境修等同重要,二者相輔相成,坐中修表現於歷緣對境不隨境,歷緣對境輔助坐中修進入狀況較速,所以,我自己也常常去思考揣摩好禪者的性格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又目前的社會型態歷緣對境時間較長,自己希望在此多下功夫,因為我自己覺得歷緣對境自己的定力非常的弱,待加強。

三、總結(個人心得)

  心態正確,善用法門,意識潛力,不可思議,如是因,如是果,凡所有相,皆是虛幻,知幻即離,離幻即覺,何來境界,魔境之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