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藏 - 第21
《禪宗決疑集》讀書報告 讀印順法師《中國禪宗史》       



【讀書心得】
「竹窗隨筆」讀後心得
※ 作者: 釋妙如 - 慈光禪學院

 

剛學佛時,曾聽人說「『竹窗隨筆』是學佛者必看之書。」至今讀完一次,更深感此言不虛!蓮池大師將其生平所感所見,撰成此書,對於有心向道者,可謂有著如良導般之啟發作用。

既是大師隨感之作,自然內容無所不包:從禪、淨、教乃至對佛儒之辯析,戒律之重視等,都有其精闢之見解。末學提出幾點大師所重之處,作為自己之勉勵!

(一)念佛不礙參禪
大師提出「參禪人雖念念究自本心,而不妨發願,願命終時往生極樂。所以者何?參禪雖得個悟處,倘未能如諸佛住常寂光,又未能如阿羅漢不受後有,則盡此報身,必有生處。與其生人世而親近明師,孰若生蓮花而親近彌陀之為勝乎?然則念佛不惟不礙參禪,實有益於參禪也。」

這對末學而言,可謂一大解答也!課堂中,院長曾提及「參禪者不必懼怕來生。只要努力參禪,來世必是承此力,而續在開悟路上前前進!」末學雖能信受此言,但對於在實踐上未能得個入處,根器、信心弱者如末學而言,光陰似箭,甚懼無常之來到時,仍感一無是處。故為禪、淨之融合或擇一,常未得個解答。而今大師一文,讓末學得知,禪、淨之互融不礙,實關鍵於「願力」二字!願力得以彌補末學對參禪出生死路之信心,而在佛道中邁進!

(二) 戒律之重視
大師在本書中,針對「殺戒」提出多次,可見其重視!如其提出「殺生,人世大惡」、「殺生非人所為」、「醫戒殺生」、「齋月戒殺」、「禁屠」等篇,都在在提到「戒殺」之重要性。
此外,大師對於「僧拜父母」之事,提出了並行不悖之法:「為比丘者,遇父母必拜,曰:『此吾親也,猶佛也。』為父母者,當其拜,或引避,或答禮,曰:『此佛之弟子也,非吾子也。』寧不兩盡其道乎?」而對受戒,大師亦提出「必先受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然後受菩薩十重四十八輕戒」的看法,做為吾人之受戒次第!而在「衣」方面,大師亦提出「居士不可亂搭三衣」之諫言;在僧眾方面,則提出其時代中,五衣雖不失方袍古制,而大有不便,或可另作簡便小巧者,以堪執勞運作用!大師以「今世有碗箸矣,而食必用缽;又匙不便,更參之以箸,尤為可笑。夫缽存之,不忘佛制可也,而不必泥之為日用也!」提出現代僧眾持戒之盲點,而提供吾人對持戒因時地不同而有的另一種看法!

(三) 對社會問題之剖析
大師對當時佛教界乃至社會風俗上之陋習,提出建議與指責之聲,可做為我們現今佛弟子之借鏡,如大師提出「祀神不用牲」、「僧宜節儉」、「信施難消」、「時不可蹉」等。而在經懺佛事方面,大師亦提出了「誦經雜話」、「平心薦亡」、「禮懺僧」、「水陸儀文」、「不作佛事」、「施食師」等篇,對經懺佛事,提出應專心一意等態度,自利亦利他,否則損人損己!

(四) 讀經態度
大師提出讀經教時,應有「以三藏十二部為楷模」、「看經須是周遍廣博,方得融貫、不致偏執」、「看語錄須求古人用心處」、「不得妄拈古德機緣」、「不執性相」等態度,提供吾人現今讀經之方向。

書中其他在參禪與念佛所應注意的事情上,大師著力頗多,但仍不失禪淨融合之意!另有一些大師對人物、經論之看法;以及勉勵學人之語等等,種類頗多。對於這樣一本對修行很有助益的書,是很值得大力推薦的,對現代佛弟子而言,更是應讀的。佛教在現今社會中,要如何發展?出家人應如何自持?在家人如何護持佛教?這些都可在大師的隨筆中,找到適切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