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僧教育的反省」是台灣此行中一次座談會上的題目,這可以說是一個大家都關心的主題,故而在會上諸位法師及學者皆暢所欲言,談了許多對僧教育的體會與看法,以及僧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愚僧聽後深受啟發,感觸頗多。愚僧從事僧教育時間不長,經驗不足,但是具有一份真誠的熱忱。以下,懷著這份誠心及惶恐,談談自己對僧教育問題的一些粗淺看法。
一、教材統一
記得讀佛學院時,由高中部升入大學部以後,發現很多課程無法銜接,而有些課程又重複。這樣,導致同學對一些沒有基礎的課程聽不明白,而對一些重複的課程又失去了興趣。長此以往,常使得對於所學不能產生濃厚的情感。雖然現在已有幾所體系比較完整的佛學院,但其課程只限於佛學院本身內部的銜接系統,而與其他佛學院間缺乏共通性。即使課程在本院之間具有銜接性,但是否具有科學性及合理性,尚需進一步探討。況且,現在能夠具備高中部及大學部、研究所的佛學院畢竟是少數。相當多的佛學院只是中級(相當於高中部),也就是說,還有相當多的同學要轉到其他佛學院的大學部或研究所讀書。若教材不能統一,無庸置疑的肯定會產生問題。是故竊以為當務之急,是要統一教材。只有使所有的佛學院能擁有一套相對性統一的教材,才能讓來求學的學子們能有所學,學能致用,學有所成,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合格僧材。所以目前應當組織一次由所有佛學院負責人參與的會議,來研究一個方案。當然,這必須放棄「唯我獨尊」的主觀思想,用客觀的方式來思惟,以達成此共識。若能成就,則將造福無數後學,成就無數發心菩薩的大願。
二、招生統一
我在參與幾次佛學院招生的工作之後,發現了不少問題。有些同學在其他佛學院就讀,中途離開原來的佛學院來參加考試,考上便留下,考不上便再回原來的佛學院學習。有些同學擔心考不取,就同時報考多所佛學院,心想若能都考上最好,以便於自己挑選,若不能都考取,則考上一所算一所,先去讀再說,等有一點基礎了,再報考自己特別中意的佛學院。有時因為報考的佛學院同時招生,只好任選其一了。
以上種種,都是造成佛學院招生來源不穩定的因素。故愚僧以為制定統一招生的規劃,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而統一招生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應可參考社會大學的聯招辦法,再結合佛教特色進行統一招生,這可能是解決招生來源流失、控制招生來源質量的最好辦法。
三、師資提昇
一個佛學院的招生來源誠然重要,但師資的良窳更不可輕忽。師資陣容的好壞,能影響一個學院的榮辱興衰,甚或對一代佛教學子有重大的影響。目前來講,由於師資不足而嚴重影響教學品質,亦是佛學院學生流失的原因。一位教師如果課講得很棒,道德又為人所尊,正所謂才德兼備,則將吸引大批學生。韓愈《師說》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可見教師不只是傳授知識,亦應教授做人的道理,不只在課堂上傳授知識,更要身體力行。所謂「身教重於言教」,只有這種「言傳身教」的老師,才能讓同學在學院不僅學到佛法知識,更能學到甚深的做人道理,使其能成為一個「如說而行、如行而說、言行一致」的合格僧材。所以我們普陀山佛學院在這一點是特別強調的,要求每一位法師不僅僅在課堂上傳授知識,在課外亦應以身教來糾正同學們的不良習氣,課內、課外皆有法師加以督促,使同學們不敢放逸。當然,每一位法師還需提高佛學素養與教學水準,因此本院特別注重法師們相互之間的切磋及觀摩,並以此定為必修課,藉由切實可行的有效措施,以提高每位法師的程度。由於目前學院致力於師資的提昇,因此也使招生來源流失的問題獲得改善。
四、專門招收準出家二眾
此次台灣之行,透過對於各大佛學院的參訪,也從他們的成功辦學中獲得不少啟發,因而針對當前所收出家徒眾較為混亂的局面,提出以下想法。在台之時,所見每所佛學院中皆有不少在家眾參加學習,為日後出家打下基礎,這些在家眾可以稱為準出家二眾。我想在大陸的佛學院或許也可辦一些完全招收準出家二眾的班級,以提高出家人的整體素質。由於目前某些寺院濫收徒眾的現象嚴重,所謂濫收,即是只顧數量、不管質量,導致很多沒有信仰心,或抱持特殊目的之人混入佛教內部,使佛教聲譽及信徒質量受到嚴重影響。如能成立準出家眾的特殊班級,讓有志從事佛教事業者聚集起來,通過一定時間的學習,經由一系列的考核、審查,確定其是否具備出家條件。對於符合條件者,可以推薦介紹給需要出家眾的寺院,而各大寺院亦可直接到佛學院聯繫。當然,這必須要得到佛教協會的大力支持,因為這項工作只有所有的佛教寺院聯合起來才能得到具體實施。若果能如此,則所有出家人將如法、如儀地成為受世人所尊敬的表率,亦可杜絕社會不良習氣污染佛教淨土。
以上數點或許粗淺,但都是實際所觀察到的現今之問題,但願能引起有識之士的重視,若能對佛教振興有絲毫貢獻,也算野人獻曝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