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藏 - 第16
具前瞻的活動 期待能吃苦的孩子──佛學院,佛教大學的環境「太好了」!



【僧伽教育交流心得感想】
從兩岸交流看漢傳佛教的現況與展望
※ 作者: 見護法師 - 中台禪寺佛學研究所所長

 

  二十世紀是一個人類文明的新紀元,也是一個佛教國際化的紀元。在佛教歷史中,除原有的印度佛教已在其本土消失外,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南傳佛教,是為佛教史上從昔至今皆扮演著重要角色的三大佛教系統。在這二、三千年中,佛教一直隨著不同的文化及時代演變,雖然經過無數次的考驗,它的真義仍屹立不搖。最先進的科學發展,不但沒有推翻佛法,反而逐步的驗證了佛法的真實性與前瞻性。

  一如中國之三國、魏晉時期,西方社會現在亦正處於傳譯、吸收、消化佛法的早期階段。彼時,印度、西域的高僧大德紛紛東來弘法;而在今日這關鍵時代,身為中國的大乘佛教徒,應該有什麼樣的認知與責任呢?

  此次惠空法師所主辦的第三屆「兩岸僧伽教育交流訪問」活動,正是我們中國兩岸佛教徒回顧與檢討的時機。過去的輝煌歷史,代表漢傳佛教有著什麼特質?我們如何擷取其精華,在二十一世紀發揚光大,以普利有情?

  印度早已無真實的佛法傳承,所以歐美以至於國際佛教的根本,必然是建立在現有的三大佛教系統上。而在漢傳、藏傳、南傳系統之中,有著最完善的三藏經論,幅員最廣(中、日、韓等國),對人類文明影響最大的,自非漢傳佛教莫屬。佛教在中國隋唐時瑧於極盛,更傳至韓、日等國,開創了東亞歷史輝煌的一頁。漢譯經典文質俱佳,禪教諸宗傳承不斷,歷代高僧倍出,悟道、實修、護法、瑞應等事蹟不可勝數。漢傳佛教,在典籍的保存傳譯上,教理的研釋上、修行的頓漸次第上,成道的體證上、皆已實際的掌握佛法精髓,且能將之發揚光大。這是漢傳佛教至寶貴的資糧,也是我們應該讓國際佛教界了解的。

  舉例來說,《楞嚴經》與《大智度論》,是影響中國佛教非常深遠的兩部經論。楞嚴義理之豐,文字之美,千載素所稱譽;它對現今科學、哲學、宇宙學、心理學、生理學等領域,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啟示。自古至今,許多高僧皆因楞嚴而開悟。至於《大智度論》,天台三祖的悟道皆是得其之啟發。現在許多西洋學者在研究龍樹及其《中論頌》,而《中論頌》的精簡艱澀是出名的,所以研究得非常辛苦;卻鮮少有人知道,要了解中論最好的方式莫過於看《大智度論》。然而這二部佛教的精萃,都只有中文譯本得以保存,歐美、西藏的佛教,幾不知其存在,更遑論研究。如此珍貴的遺產,中國的佛教徒及學者,非但不知發掘,反而有些盲目的附和外國學者來批評、考證其「真實性」。自未有修證,憑何論真偽!佛教之目的,便是在修行得解脫;不與修行、解脫相應的考證和研究,便可能自誤誤人,謗法謗佛。這是我們研究佛法不可片刻忘失的原則。

  雖然梵漢語系迥異,然經千百年高僧大德的努力,漢譯佛典及注釋、專論不但文字優美,且深得佛法精奧。加上中國獨創、舉世無倫的禪宗語錄,漢文佛典實是人類文明的瑰寶。舉凡經、律、論,止、觀,頓、漸,顯、密,事、理,乃至文學、藝術、風俗、文化,無不融在其中。更且,現在在全世界,能以同樣日用的語文(加以少許文言文的訓練),便能直接閱讀二、三千年的典籍而不至失其原義,除中國人外,恐怕再也沒有了!

  我們將這些家藏珍寶置於何處?中國大陸方面,文革時期,佛教受了嚴重的抑制,幾已斷層;現在在宗教開放政策下,方正逐步復甦。台灣方面,雖受日據統治半世紀,而在大陸高僧來台重建中國佛教傳統,以及融入地方性文化特色的結果,發展出了具有台灣特色的佛教新面目。然總而論之,穩基調應之績,昭然共睹;而深弘精義之功,則亟待加強。中國兩岸,在此世紀中,政戰紛擾,兼又受西洋文化衝擊,民族自信薄弱。平心而言,中國系佛教實未能在國際間多有貢獻。在這新世紀肇始之際,期望兩岸佛教界,能達到以下的共識:第一、我們應切實了解及認可漢傳佛教之優長;第二、深入參究而落實於修證,非「為作學問而作學問」;第三、以佛法之心髓,融通現今之文化。中國兩岸,有廣大的人群,深遂的智慧、豐厚的經驗,只要大家有共識,凝聚力量,當可領導世界佛教之趨向,真正以佛法的心燈,照破這末世的無明,轉現世為淨土。法由心生,正法末法,也在一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