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藏 - 第25
台灣當代佛教訪問雜感 台灣宗教寺廟采風錄



【第三屆台灣當代佛教發展交流隨感】
雲蹤萬里覓菩提
※ 作者: 李遠國 -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

 

  七月的下旬,四川仍然是初夏的時節,溫暖的陽光攜帶著片片白雲,飄逸在碧綠金黃般的川西平原。應臺灣慈光禪學研究所、中華禪淨協會邀請,第三屆「臺灣當代佛教發展訪問團」一行二十餘人,於月日至月日期間,訪問了祖國的寶島—臺灣;我有幸參加了這次訪問。

  記得第一次登上臺灣的土地,那都是十年前的事:在嘉義中正大學參加海峽兩岸第一屆道教文化研討會,雖然僅是短暫的十天,但天后宮、關帝廟鼎盛的香火,佛光山清淨莊嚴的道場,阿里山秀麗的風光,熱情而虔誠的宗教信眾,卻深深地感動著我。其後,我又幾次來台,跨進一座座神聖的殿堂,聆聽高道高僧、大德大智們的教誨,感受那來自清靜世界的大梵玉音。此次赴台,我滿懷著希望與期待……


  一行二十餘人的訪問團,計劃參訪的地方多達幾十處,且路途幾乎橫跨臺灣全島,怎樣安排好日程、參訪活動,出於自身所承擔的責任,一路上我暗自地想著。路途一切順利,日下午時左右,飛機準時抵達臺北中正機場,候機大廳內,慈光禪學研究所、中華禪淨協會的法師信眾們,在惠空法師親自帶領下,他們早已在此等待我們。當滿面笑容的惠空法師雙手合十向大家問候之際,一切擔心頓時釋然,法師明亮聰慧的眼神已告訴我,我們此次會取得圓滿的成功。大家熱情地交談著,很快地集聚在惠空法師的周圍,於是一張具有歷史價值的集體照片,便揭開「臺灣當代佛教發展考察萬里行」的序幕。

  當天,惠空法師暨慈光禪學研究所在臺北文殊院為我們舉行了歡迎晚宴,精美豐盛的素齋,香甜可口的熱帶水果,熱情誠摯的歡迎辭,讓大家消除了旅途的疲勞與各種擔憂,因為代表團中大多數學者畢竟是第一次來到臺灣。晚宴後,一輛豪華的旅遊大巴士載著我們,在涼風徐徐的伴隨中,一路閃爍的燈光將我們送到了慈光禪學研究所的所在地「台中慈光寺」。

  清晨的微風吹拂著寧靜的慈光寺,這座依山傍水的寺院背負青山碧嶺,山上樹木蒼翠,烏啼花香,幾株掛滿果實的龍眼樹,還有那頗通人性的小狗「布施」愉快地跑來跑去,一條清澈的溪流悄然繞寺而去,生機勃勃,天真趣味,確是一處遠離塵世紛擾的淨土。早餐之後,舉行了學術研討會,惠空法師詳細地介紹了近五十年來臺灣佛教發展的基本情況、主要僧團及大事記,並就慈光禪學研究所近年在推動兩岸文化交流、宏揚佛教文化方面所做的工作、計劃作了全面的講演。法師廣博的知識和深厚的學養,使我們大為敬佩。從一九九七年以來,惠空法師及慈光禪學研究所先後已舉辦了九次學術交流活動,邀請來自北京、上海、福建、江西、四川、
山西、南京、陝西等地的高僧大德、專家學者,如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聖輝法師、山西佛教協會的妙江法師、湛普法師、江西佛教協會的印空法師、湖南佛教協會的能淨法師、著名學者方立天教授、王雷泉教授等,赴台考察交流,他們都曾親臨慈光寺,就當代佛教的發展、佛教教育及禪宗思想進入了廣泛深入地探討,其豐碩的學術成果,深受佛教界、學界的好評。

  正是基於這些年來的學術成果,慈光禪學研究所計劃邀請一批學者,深入臺灣
,實地考察,切實瞭解當代臺灣佛教的歷史、現狀,從而編著、出版,「希望對過去已發展五、六十年的臺灣佛教做一檢查,將臺灣佛教發展的每一層面解剖呈現。
」以及「達成鑒往知來的作用」—這正是我們這次訪台的主要目的。如此宏大的這項文化工程,吾等得以參與,但願在諸佛菩薩的慈顏見證下,在諸山長老的提攜教誨下,在宏揚佛教文化的路途中,結下清淨的法緣。

  我對台灣除佛教外專程的拜訪活動,亦多關注台灣媽祖與關帝信仰,於是多了幾天專題性的拜訪活動;陪同我和張澤洪教授的是貞秀、靜嫻二位居士,我們尊稱她倆為「師姐」;於是,從台中到高雄、台南,從彰化、雲林、嘉義到新竹、苗栗
、臺北、宜蘭,先後行程二千多公里,參訪了五十餘座寺院、廟宇,其中有臺灣最為著名的媽祖廟—台南天后宮、鹿耳門聖母廟、北港朝天宮、彰化天后宮、宜蘭昭應宮,規模最大的關帝廟—臺北行天宮、高雄關帝廟、台南開基武廟、大關帝廟、
宜蘭協天宮,以及主祭哪叱的高雄保生宮,主祭岳飛的宜蘭碧霞宮;所到之處,受到了眾多宗教界人士及有關人員的熱情接待,收集了大量的資料,並廣泛聽取了他們的介紹。一路上都是依靠這兩位師姐的辛勤操勞,精心安排。她們不顧開車尋路的疲勞,不厭其煩地輪流向我們介紹沿途的風物、名勝古蹟及臺灣的歷史文化等等
,使我們對臺灣的宗教與風俗有了更深的感性認識。

  7月29日,佛光普照,天清氣爽,在惠空法師的周到安排下,我們又得以參訪埔里中台禪寺。當那座莊嚴雄偉的禪寺一剎那躍進我的視線中時,它恰似一位澄心靜定的修行者,氣定神閒、道風凜然地坐於群山之中;跟隨著惟覺大和尚的足跡,我們靜靜地參拜諸佛菩薩,尋覓著到達湛然清淨的蓮花台藏世界的路徑。在聖潔清淨的毗盧遮那佛像之前,我們雙手合十,頂禮膜拜,淨化著久受世塵污染的心靈;在寬敞明亮的佛教文化博物館中,我們巡禮於數百件極其珍貴的佛教文物之間,這何止是今生難得的一次藝術薰習,更是對幾千年來精深廣博的佛教文化之應證。

  六祖《壇經》曰:「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遠承三千年前釋迦佛在菩提樹下的深廣慈悲,今天的中台禪寺在同樣的星空下,向娑婆眾生訴說著頓漸不二的法門。在拾級而上的踏實步履中,圓滿體現悲智願行。惟覺大和尚悲心廣願,引領緇素二眾,日以繼夜不眠不休地的努力,歷十年之艱辛,成就了這座莊嚴神聖的菩提道場。惟覺大和尚開示說:「中台禪寺本著佛法的智慧,以科學化、學術化、藝術化、教育化、生活化來建設主體建築,不僅融合有東方文化、西方文化,還包含過去、現在的叢林風格,可以說是一個最大的綜合、最大的包容、最大的精神文化與精神象徵。相信今後,本著佛法的慈悲、平等、尊重、忍耐、希望,繼續向前努力,不但我們自己的福報、功德能夠成就,也給全世界帶來希望與光明。」我想,大和尚的慈悲智慧肯定早已融入了我們的心地,能令我們提升淨化,福慧永續。

  臺灣之行很快就結束了,但是留給我的記憶卻是長久的。當我跨過機場候機室大門之際,揮手向惠空法師等各位大德告別時,一種莫名的悵惆油然而至;是深切的感謝,是不捨的留戀,是千年的佛緣,讓我們能夠在一起;我會牢牢地記住,珍惜這種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