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藏 - 第19
克己行道 「諸佛感應論」讀後心得



【心得報告】
《圜悟禪要》心得
※ 作者: 釋妙寂 - 慈光禪學院大四

 

  今年院長帶我們讀《圜悟禪要》,前面多是針對老參上座的開示,真是高手過招,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我們當然不是內行人,但在院長的講解及學院三年多熏習下,應該勉強是看到了一點皮毛吧!那就是在《圜悟禪要》中,看到了禪的孤峭偉峻,卓然不群的氣概,峻峭到「諸天捧花無路,魔外潛覷不見」,不群到「深深海底行,高高峰頂立」,然後在世間密作用,不驚群動眾,而謂之平常心是道!這種禪者的心地風光,我們當然只能高羡而已了。

  幸舉凡大善知識,都有教導初學鈍機的老婆語,這些隻言片語,大概就是我們目前所能相應而受用的瑰寶。圜悟禪師教導人,不似後世話頭禪,只令咀嚼話頭,起疑情;而是直就自己心地惺惺照了,豁蕩胸中知解、見刺、愛憎至絲毫不立,三二十年養得無心、無事、無為,自有向上一著的出路。茲錄二則以自勵:
 
但請依此一切不雜,即純一洞然,無憎愛、離取捨、不分彼我、不作得失,一切法坦然皆我家不思議處,淨妙圓明受用之物爾!須令此心長時現,不墮沈昏、不生聰慧,入平等安閑寂靜境界,那有惡作業緣、識情干擾得此本妙光明也。只恐臨境界面前,都盧忘失,依前紛亂,則不堪也。古人修行,亦只以自所證入,時中照了,截斷塵勞,教活卓卓地,悠久三二十年純熟,超出生死不為難。著力在行處,不只空高談說之而已。古云:說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蓋定慧三力回轉業緣,正要惺惺地勇猛果決,千百生中當受用……內心既虛,外緣亦寂,著依吃飯,本自天真,不勞雕琢,若或立勝見,負我能,即禍事也。」(〈示韓朝議〉,頁314~315)

「此既已明,當須履踐,但只退步,愈退愈明,愈不會愈有力量,異念纔起、擬心纔生,即猛自割斷,令不相續,則智照洞然,步步踏實也。豈有高低憎愛、違順揀擇於其間哉?無明習氣旋起旋消,悠久間自無力能擾人也。古人以牧牛為喻,誠哉所謂要久長人爾!直截省要,最是先忘我見,使虛靜恬和,任運騰騰、騰騰任運,於一切法皆無取捨,向根根塵塵應時脫然自處,孤運獨照,照體獨立,物我一如,直下澈底無照可立,如斬一綟絲,一斬一切斬,便自會作活計去也。」
〈示張持滿朝奉〉,頁307~308)

在這裡,圜悟禪師明白指示下手處,在於猛自割斷一切分別思量,不落昏沈、不作解會,只惺惺地洞然照了,隨緣消舊業、習氣,在觸境對事時,自我勘驗、粹礪,久久行履直至透脫。

  當然,我們若能參個話頭,倚住疑情,亦是惺惺洞照,截斷分別意想,就於悟脫而言,更是方便的敲門磚。但問題是我們參話頭不得力,話頭靠不緊、疑情發不起,豈不就在於憎愛、揀擇太多,我見放不下嗎?若不能真實認識此癥結,提醒自己放下、退步,話頭又豈能踏實呢?古人根器利,可以自己奮然割斷相續妄念,後時人根愈劣,令提話頭亦有困難。唯有在祖師誨人的開示語句中,熏習淡然世間、卓犖大度的古風,澆息幾分世情,提持幾分解脫之尊勝與生死之無奈,在世事如幻及無常感的催迫下,才讓提話頭時背後有股源源的動力。

  禪七又近了,日復一日的過日子,始驚覺歲月不饒人,希望今年的禪七,在《圜悟禪要》的策勉下,能痛以生死事大為念,兢兢業業、不怠惰的圓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