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藏 - 第1

 

 

 

誠與覺
【讀書心得】  
 讀「緇門警訓」--有感 如儀 - 

 

  修行實在是條長遠而艱辛的路,是身心兩方面全然的昇華與淨化,但也是和自已宿世業習的交戰與掙扎。何謂真出家?何謂真修行?如果沒有這些先聖古德所留下的教誨,真的很難在菩提道上走得穩當、走得堅定、走得長久。

  出家修行一切以法為依歸,以法為指導原則,嚴以律已,而非拿來要求別人或者互相較量。怎奈眾生根本的貪瞋痴煩惱根深柢固,道理大家都懂,然而在實際生活的所做所為上,卻難擺脫放逸怠惰的惡習。雖然出家修行重在出世法的覺悟,但有一些世間法的理則卻不能忽視。因此,古來高僧大德的開示中,除了法之外,有更多的部份都是在教導後人做人處事該有的禮則修持和涵養。讀了「緇門警訓」中的古德教誨,就自然的使人想起了他們的風範:克已復禮、溫和謙恭、儉約淡泊、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勇猛精進、常樂我淨、寂靜自在。我內心非常嚮往這樣的境界,希望有一天自已也能做到這個地步。

  學佛修行貴在專精與一門深入,故古德告誡我們:多知多事不如息意,多慮多失不如守一;慮多志散、知多心亂、心亂生惱、志散妨道。此道理看似簡單,實則非易。念佛的要一心不亂,參禪的要屏息諸緣、一念不生,我想都是相同的道理。然而現在學佛修行者,多重視經教理論的探討、忽略了心性上的實際修證,總認為讀的經越多,知道的道理越多越好,然而對自已最切身的生死問題卻一無所知,我想這並非是佛陀當初說法的本意。經教的道理自然要懂,因為這些道理都是我們修證的指南和根據,然而到最後,仍是要回歸到自已心性上的實證。無怪乎歷代禪師都說:修行證道其實只有兩個字:放下。如此簡單,但卻也如此困難。仔細想想:人真的很矛盾,簡單容易的事做不到,然而世間百態中如此複雜困難的事,卻做得樂此不疲,想來覺得自已真是可笑,卻也可悲。

  古聖先賢指責未世修行人:雖云捨俗,俗習不除;盡說出塵,塵緣不斷;只學虛頭,全無實解;口口談空,步步行有。當我靜下來好好檢討自已時,發現自已的確就是如此,這些毛病我都有。然而再深入去探究自已為什麼放不下,自已到底放不下什麼時,才深深察覺到自已的脆弱。其實,自已放不下的事物,都像是鏡花水月般的短暫而且虛幻;自已放不下這些事物的理由,也都是不是理由的理由;雖知如此,我卻仍然難以擺脫習氣給自已帶來的束縛。我曾經看不起世間人為了生活,為了追逐名利地位而像個奴隸、像個機器人一樣地活著,仔細去想,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我憑什麼看不起別人?我又有什麼資格去批評別人呢?

  「生命無常呼吸間,眼觀紅日落西山;寶山歷盡空回首,一失人身萬劫難。」常謂修行要生死心切,生死心切才能發大疑情,起大勇猛。不過說來容易做來難。自已總是悠悠蕩蕩地度日、也不知為何起不了勇猛心,義無反顧地就這樣行去。或許是因為自已沒吃過什麼苦,對苦的感受體會不深的緣故吧!雖然沒有大勇猛心,但我想,只要不退道心,每天老實踏實地誦經、拜佛、參禪,把該做的事做好,慢慢修福修慧、培植自已的資糧,有一天因緣成熟,一定瓜熟蒂落,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