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藏 - 第4
隨緣修福報 邂逅



【讀書心得】
研讀「諸祖禪要」心得
※ 作者: 如儀 - 慈光禪學院研究部

 

  六祖說:「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圓覺經上又說:「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從前讀到這些,總不懂是什麼意思,直到我知道參話頭這個法門之後,才摸到了一點頭緒。原來參禪,就是參我們當下這個不生滅而無住、無相的真心,靠著疑情,讓我們的精神全部集中在這個無住無相的真心之上;靠著疑情,讓我們離開日常散動的妄念意識,直追我們本來的自性。了解了這一點之後,就深深相信,靠著參話頭這個法門,我一定能達到六祖和圓覺經上所說的境界,因此也對這個法門產生了無比的信心。

  雖然深信此一法門,深信高峰禪師所說的只要能夠這樣不斷下去,一定有開悟的一天,然而真正作起來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好不容易集中心念,發起疑情,但卻忽斷忽續、忽孰忽生,精神集中在疑情上的時間實在短得可憐。此時我才知道,我並不真正了解自已,我對自已的主牢能力實在太微弱了。同時,我也覺得詫異,打妄想的心,參話頭的心,到底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我?昨天的我、去年的我、十年前的我,不都是我嗎?但感覺卻像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空做了不同的事,而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我呢?我想,恐怕只有靠著參話頭這個方法,才能徹底解答這個疑惑吧!我總覺得:如果不能徹底了解自已,對這個最親近的自已沒有完全掌控的能力,這實在是件很可悲的事。

  世之學禪者,高談名相理論,遊於好辯較量者多,但會歸自性,實地踏實證悟者少。虛雲禪師說:「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是參禪的先決條件。我個人覺得:這一點就是世間人最難做到的;我想,也就是這一點,使參話頭這個法門具有無上殊勝的功德。我檢討自已之後,發現只要是人,都需要一些外在的條件來支持自已,所以放不下世俗的名利和眷屬的愛著,放不下自己所學來的佛理知見,放不下自已執著的是非善惡,而這許多的放不下,就是我在參話頭時最大的障礙。不過,在環境的薰習之下,能夠時常提起話頭、精神集中在疑情上的時間也慢慢地逐漸增長,而當自已意念集中時,其他的妄想和放不下的執著就明顯地減退許多。至此,我才了解到六祖所說:「但無妄想、性自清淨。」的道理:也才知道何謂修行即生活;也才體會出高峰禪師要我們二十年三十年乃至一生終無他念的原因。因為我深信:只要這樣下去,專心一意,每天二六時中終不離開話頭,等時機成熟,自然妄念泯滅,自性圓滿呈現。

  剛來學院之時,我放不下對經教佛理的貪著,總想多看一些經典,多學一些佛理,以填補我內心的空虛。後來我才發現,我會如此是因為我根本不敢面對自已,不敢承擔自已,所以才會向外攀緣,因此,我學著慢慢放下,慢慢捨離一些外在的事物和教理,靜靜地面對自已的內心世界,進而去掌握自已的內心世界。至此,我才覺得較為踏實。或許是因為靠著對話頭產生的疑情,使我能夠深入自已的內心,因而對自已更加地了解,所以我才感到平穩和踏實。有時會覺得好像越用心參,反而妄念越多,一些連我自已都早已忘記的遙遠往事都會湧現心頭,使我相信:我今天之所以會成為現在這樣的我,一切都是其來有自,了解到自已是主要的因而非單純的果,使我能夠很坦然地去面對自已的生命,放棄一切對別人的責難而對自已的生命完全負責,我覺得:再也沒有其他的事比這個更值得、更有意義了。

  來到學院幾個月了,雖然感覺自已好像沒有多大的進步和突破,但我相信,只要努力過、只要付出過,一切都會留下痕跡,都會成為我的資糧,所以,我想,就這樣不斷地繼續走下去,有一天,一定能達到明心見性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