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藏 - 第5

 

 

 

兩岸僧伽教育交流訪問實記
【惠空法師生活談】  
 先把人做好 惠空法師 - 慈光禪研所 所長>

 

   與人相處要和合,常常反省檢點自已,練習輕聲軟語地說話

  我們平常研讀大乘經典,內容多為談論「空性」,事實上在我們生活中所用到的,卻是最平常的做人處世的道理。太虛大師講:「人成即佛成」,說明了一個人如果能夠把人做好,基本上他學佛才算有基礎。佛法講的五乘共法,也是以人乘為基礎。

  所以,我一直強調與人相處,一定要有和合的心態,彼此不要比較爭長短,今天誰有本事?誰沒本事?現在都看不出來,要等到你七、八十歲才看得出來。因此,如果人家好,我們就為他慶賀,,向他學習,不要有較量之心。我們知識、學問、名氣、弘法技巧不如人沒有關係,至少我們做人要做好,跟人家相處和和氣氣的,做事心甘情願,跟任何人都沒有芥蒂,沒有誰多做、誰少做的計較心。盡量少看別人,常看自已。看自已發什麼心?做什麼事?講什麼話?多做了,不要覺得我多做了,要知道,多做是為你自已修福報,不是為誰或幫誰。我去大陸辦道,出錢出力,放著自已的道場不管,所為何來?是為了我自已的福慧莊嚴及整個佛教的福慧莊嚴。所以大家對所做的一切常想:這是為你自已,就會心甘情願了。

  此外,與人相處還要常常看自已,檢點自已,能有自省的工夫,而不是去管別人。我有時會花好幾天去想我講的那句話對不對?在成長的過程中,我沒有很多人教導,靠的就是不斷、不斷的反省。自我反省後,不對的,要真的覺悟到我這樣做不對、不好,然後一點一點的改正,今天反省一點,明天反省一點;今天糾正一點,明天糾正一點,慢慢地,你的心就會改正過來。如果對自已的錯失不在意,今天不糾正,明天不糾正,久了以後,你就會愈來愈放縱自已。不是要各位一下子變成聖人,而是至少你要有願意反省、願意檢討及改進的心,如此則你或許會在一些時節因緣、境界來時控制不住,可是境界一退,或是起心動念的時候,你還有一股很強的覺照力,不會偏離太遠。所以希望大家常常自我反省。

  綜之,萬般修為不離一顆慚愧、羞恥的心,能對自已所講的每一句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細細的去回想、反省:這樣講對不對?這樣做對不對?你若能常常這樣回想、反省的話,你就會覺得自已常常講錯話、做錯事,講錯話、做錯事沒有關係,可是你要知道自已錯了,而且心裡很清楚,很願意改,甚至願意承認錯誤,向人家懺悔、道歉,這才重要!不要沒有羞恥、慚愧之心,做錯了事還自已不知道、不承認,找一大堆理由替自已辯護,這就不好了。

  還有,也希望大家在相處上,不要你對我錯、我對你錯的講來講去。別人有錯,我們跟他講講,並把事情做好就好了;如果別人提醒我們的錯,務必先反省檢討自已,為什麼人家要這樣講我?並且彼此講話的時候不要太急躁,措辭不要太粗魯尖銳,口氣也不要太衝,要練習輕聲軟語的說話。以前我也是講話很直爽、很直接,而吃了一些虧,為什麼呢?星雲法師講:要給人歡喜。有些事情其實不是很嚴重,不要把它講得大家心裡都很不痛快。遇到事情,你要想:我講這句話的作用何在?只要讓人家知道有這麼一回事就好了,不要把我們不滿、低沉的情緒帶給別人。你能常常這樣想,這樣去檢討你自已講的話,你就會知道怎樣在話說出口前,在心裡面再反覆幾次。

  這些道理說來很簡單,可是我為什麼一再反覆提醒大家呢?就是因為我們多生多劫累積的習氣,一下子難以改掉。所以,大家學佛要先把人做好,常常看自已的這顆心,照顧好自已的這顆心,努力調柔習性,則在修行路上不止今生受用,且生生世世都將受益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