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藏 - 第24

 

 

 

旅台觀感 當代佛教與電視傳播
【第一屆「台灣當代佛教發展研討會」心得感言】  
 人間佛教 佛教人間 王欣 - 陝西師範大學西北民族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台灣一月,整日遍訪佛寺、與佛弟子眾交流,恍如置身於佛國之中。只是高速公路上如織的車流,街道上匆匆的行人,還有那風景如畫,令人浮想遼翩的日月潭,如知實處人間。
  當代台灣佛教之繁盛及其影響之廣泛,著實大大超出了我們這些大陸學者的想像,非親臨其地無法體驗。除了那些隱藏於仙山茂林之中的宏院靈寺,或大氣磅礡、或磯珠生輝,古風依存外,遍佈現代化都市中的那些難以計數的道場、精舍,則成為佛教界一道新的景緻。出世亦入世,身處鬧市卻依然心靜如水、潛修佛法,頗有鬧中取靜、超凡脫俗的旨趣。然而,更為引人矚目的卻是台灣佛教界普遍存在的人間關懷和人文關懷的價值取向,以及這一價值取向背後的「人間佛教」(或「人生佛教」)的理念。以佛陀大慈大悲、廣濟眾生的思想為基礎,興辦教育、慈善、文化、醫療等事業關懷社會,已成為當代台灣佛教「人間化」的主要契入點和實踐形式。正因為如此,佛教在當代台灣社會所產生的巨大影響,以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國歷史上各個歷史時期中比較少見的。當代台灣佛教的各種活動有些不僅遍及到了大陸,而且也走向了世界,成為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一個引人注目的社會現象。這一點,只要從遍佈全球各地的各種台灣佛教團體、寺院、道場,和不同的國家、民族使命的信眾上就可以看到。
  從總體上來講,當代台灣佛教事業的發展可謂是各具特色、異彩紛呈。比如以慈善事業為主,興辦醫療、發展教育、濟貧教富的慈濟功德會的「四大志業、八大腳印」,本著「慈悲喜捨」的佛教理念關懷社會。法鼓山在「推動全面教育」的大使命之下,開展出了大學院、大關懷、大普化三大教育,朝著「建設人間淨土」的目標踏實地前進。佛光山在「以教育培育人才、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的宗旨下,使其佛教事業的發展具有了「人間性、傳承性、時代性、國際性和公私合力的結合性」等特點。而中台山則從「正信的佛法」理念出發,致力於創造「人間的佛教、學術的佛教、藝術的佛教、生活的佛教」;氣勢恢宏的中台禪寺建築群,則是中台佛教發展理念的集中體現。至於台灣島上星羅棋布的其他各個大小寺院、道場亦各具特色,顯示出很強的活力。即使社會上多有議論的高雄龍發堂,也在護理和治療慢性精神病患方面做出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他們甚至組建了一支主要由病患人員所組成的、擁有五十多名成員的大樂團,並多次前往大陸和東南亞等地訪問演出,所到之地獲得了人們的熱烈的掌聲,不斷造成轟動,受到佳評如潮。以二十多的人力,護理七百餘人的病患,支撐龍發堂的就是地藏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堅定理念。即使在當代台灣佛教團體發展呈現出「托拉斯」化的形勢之下,各種中小道場、寺院,亦還是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從不同的層面,實踐著「人間佛教」的理念和精神。
  必須指出的是,當代台灣佛教的興盛離不開特定的時空背景,總的來講,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即:物質基礎的構建─台灣經濟的現代化、社會環境的開放─台灣政治的自由化、理論體系的形成─佛教人間化思想的完善和實踐。也就是說,台灣佛教的發展能有今天的繁盛,實際上就是台灣僧俗各界幾十年來辛勤勞做的結果。除此之外,台灣佛教界各種領袖人物,其高尚的個人修行與威望所產生的人格魅力,則是吸引信眾的直接原因,更重要的是,這些領袖人物所做所為亦得到了當地各級地方政府的鼓勵甚至支持。例如法鼓山的創辦者聖嚴法師在台灣享有「心靈的領航員」之美譽,先後曾獲得過「社會運動和風獎」等獎次,並被推選為「四百年來台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慈濟證嚴法師則被人逕稱為「人間菩薩」。而佛光山星雲法師甚至還於一九九五年榮獲全印度佛教大會頒發的「佛寶獎」。台中太平慈光寺惠空法師亦因為在海峽兩岸佛教學術交流上所取得的傑出成就,而被大陸學者譽為「廟小和尚大」。有了這樣一批德高望重的高僧大德,台灣當代的佛教發展亦才具有了廣泛並且深厚的社會基礎,其發展前景不容小視。正因為如此,台灣被國際上的有些人士稱為當代世界佛教的中心之一,也就顯得不足為奇了。
  如此說來,台灣佛教就真的完美無缺了嗎?非也!「人無完人、世無完事」,當代台灣佛教事業的發展亦當作如是觀。從歷史上來看,佛教的興盛與衰微,總是與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狀況密切相關的。且不說近幾年來由於島內外經濟環境的惡化已經對台灣佛教事業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隨著當代台灣人間化進程的不斷深入,佛教的「世俗化」正在逐漸衝擊著傳統佛教的精神與理念,台灣佛教與世俗社會的整合已經無疑,並且還將產生一系列無法預知的問題。傳統與現代的矛盾同樣也在當代台灣佛教人間化的整合中暴露出來。所以,台灣佛教界的一些有識之士,已經提出了所謂「正信的佛教」的問題。但是,當代台灣佛教發展的多元化,將是其人間化過程中無法迴避或逾越的階段。不久前,惠空法師發起並主持召開的「台灣當代佛教研討會」,其在學術上、教理上深厚的現實意義也正在於此。高瞻遠矚、善莫大焉!可以說,台灣人間佛教的現代化進程,將是未來一段時間裡,台灣佛教發展中所將隨時面臨的一個需要探討和探索的課題。無論是佛教界還是學術界,對此都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也關乎台灣佛教事業未來發展的前途與命運,值得人們深思之。
  從人類文明發展的歷程和未來趨勢來看,宗教文明的發展將很有可能超越民族、國家乃至教別的籬柵,最終回歸人文的關懷。人文關懷可能將成為不同民族、國家和宗教的共同歸宿。各種宗教文明也許最終將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上回歸傳統。佛陀的西方極樂世界和人間的淨土世界,最終則有可能內化為人類文明終極關懷的有機組成部分。而當代台灣佛教人間化運動,正是這場偉大實踐的有益嘗試。
光陰如箭、日月如梭;行色匆匆,一月已逝。在這短短的時間裡,我們對台灣佛教的了解和認識,可以說只是一點皮毛。拉拉雜雜地寫出這些文字,錯訛偏謬在所難免。好在只是一些感想,有識之士,一哂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