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大綱 |
1.
俱舍論(惠空法師): |
|
俱舍論是部派論典中,總結大成的一部論著,將佛陀教法的法相思想做完整的、有體系的、體性明確的定位,除說明生死流轉與涅槃還滅的因果關係外,對於宇宙中生死流轉(世間品、隨眠品、業品)與涅槃還滅(賢聖品、定品、智品),世間、出世間的每一個法相都做非常重點的分析。其分析方法有兩種,一是法體的分析,一是義門分別,所謂法體的分析是直接分析法相的特質與定義,也即是是體性的分析。體性分析是俱舍論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因為透過法體的分析,才會使宇宙中每一個法、每一個基本元素得到明確的定位,這是佛法思想中非常重要的觀念,因為有部或俱舍論主張法是實在的。宇宙中有所謂基本元素的存在,這是在佛法思考裡非常重要的概念,所謂義門分別,是由許多不同的屬性、概念來詮釋法的特性,透過大的架構──生死流轉與涅盤還滅的分析、體(界品)用(根品)的分析,把宇宙中的法相作橫向的聯絡,透過義門分析、法體分析、組織架構的定位,對法相作縱面深刻、架構式的分析,他是用全論的組織架構、由全論的敘述過程、內涵的編排方式將宇宙萬物作有系統的定位與分析,像剛剛的體用、總別,生死流轉、涅槃還滅、因緣果的關係,再借用法體分析、義門分別的方式,對宇宙萬物作一全面總觀與微觀的雙重分析,最終目的就是使我們對於每一法體在宇宙間的定位上、以及他本身的特質都有一非常明確的了解,這是非常精密而且非常龐大的一部論典,雖然非常非常繁瑣,卻把宇宙精微的內涵都剖析出來了,印度的大宗師們讚美此論為聰明論,可見俱舍論作為一個基礎的重要性。 |
2.
阿含經禪法(宗麟老師): |
|
在佛世教機相宜下,開展《阿含經》以四念處、七覺支為主體的止觀修行。有不淨、安般、隨念、食厭想、四無量等禪法,尤以生活中歷緣對境修的禪觀,如:陰、處、界、苦、無我等,更是佛法特有。
所以《阿含經》可說揭示了佛教諸禪法的原貌、生活禪觀的根源,以及不共世間「無我、空義」法性的禪法特質。
|
1.
瑜伽師地論禪法(宗麟老師): |
|
五分組織中以<本地分>為主要,採用「一切皆以識為體」(境),將三乘行者的觀行(行),運用止觀力量把身心融入法性,獲果性功德(果)。
禪法多分布於三摩呬多地、聲聞地。三摩呬多地偏談四禪,重在定體闡釋;聲聞地描述以「作意」警動止觀成「心一境性」歸趣法性的解脫過程;還有修所成地強調定中發慧;菩薩地真實義品則表顯大乘唯識止觀所依的勝義真如。
總之,本論有定體驗證、心性剖析、定境辨識,法性觀達的止觀開演,是禪法修行的寶貴指南。
|
1.
摩訶止觀(惠空法師):
|
|
摩訶止觀是智者大師對於一心三觀的解釋,從份量來看,內容主要以正觀為主,即是從一心三觀的觀法中表達天台的禪觀思想。但在一心三觀中同時也帶出次第三觀的架構,因為一般人很難理解一心三觀的層次,所以還得從次第三觀,所謂空觀、假觀、中觀開始敘述,這裡比較重要的部份是破法辨,也就是對於法性的分析,重點在說明一切法的本質其實是不存在的。在破法時,由於用的是中觀的四門不生的思想,所以這也是思想的核心。除了以次第三觀襯托出的一心三觀、以四門不生破一切法不實的禪觀思維理論架構之外,對於禪法的整個理論、法性的淺深、各個禪法的差別定位,都在發心大意中有提到,對於修行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知見。 |
1.
大藏禪要(惠空法師):
|
|
這個課程分成兩部分,第一部份是對於實際禪法的分析,把大乘、小乘禪法各進行代表性的比對。小乘方面,又分行行與慧行。行行是以阿含經、俱舍論、清淨道論、解脫道論、瑜伽師地論、成實論這幾部經典中所描述的禪定特質──如八解脫、十遍處、五通、六通、四無量心等等法門作比對,因為這些基礎的禪定、禪法,在這些論典中都有提到,經過比對更可以了解他們之間的差異,及顯出他們禪定的特質;在慧行的方面,如對於世界觀、十二緣起觀的分析比對等。大乘禪法則以唯識的五重唯識觀、中論的禪觀、念佛觀、參話頭、夢幻觀、默照禪等等,以這些常聽聞到的禪觀作分析比對,從比對中了解大乘禪法的理論與特色及禪法殊勝處。第二部分是禪觀理論的分析,如所緣境的問題、禪定淺深層次的問題、禪定的入門、心性跟法性的切入問題等等,一一進行探討。 |
1.
永嘉集(惠空法師): |
|
永嘉大師是唐朝人,本修天台止觀,後來在六祖門下開悟,他有兩本著作傳世,一是證道歌,一是永嘉集。證道歌較為大家所熟悉,不過證道歌是從開悟聖者的立場來看修行的特質,一般人其實用不上,而永嘉集是做為初學者的修行次第指引,所以永嘉集對我們而言比較實用。永嘉集大分十章,前三章說明修行的預備功夫,次三章說明正修止觀,分別為奢摩他、毘婆舍那與優畢叉,這是全文的核心。特別要說明的是,其中奢摩他,是一種具有智慧特質的禪定。簡言之,永嘉禪法是一種觀心的法門,觀照意識流乍起還滅的妄象,直接使我們的心寂靜下來;透過直接掌握意識流的妄想而令意識寂靜之後,再進而以禪觀將身心大地融入理事不二的境界,由此導發究竟智慧的開顯。所以說永嘉禪法理路清晰,非常有系統,而且操作起來非常直接,又有禪定的基礎,可以由定到慧,讓我們身心調和,是非常適合現代人禪修的一種方法。 |
2.圜悟禪要(惠空法師):
|
|
圜悟禪師是北宋時期重要的一代宗匠,他是碧巖錄的作者,也是提倡參話頭一法之大慧宗皋禪師的老師。中國禪法到大慧宗皋禪師後一轉,轉成了參話頭,千年來都是以參話頭為主,可是大慧的老師──圜悟禪師,卻沒有提倡參話頭。圜悟禪師的禪法,總結起來就是所謂的「密密照看」,主張應潛心默觀、迴光返照,看到我們心的源處,然後一直堅持到底就可以開悟。所以其禪法非常平易、簡易,可是在簡易、平易中,卻透露出一種超凡、獨特的風格。其語錄中有幾句話很具代表性,如「迴光返照」、「冥心體究」、「只守閒閒地」、「忘懷體究」、「時時覷捕」、「向腳跟覷捕」、「理需頓悟、事要漸修」等。至於開悟以後,仍不改平常的行履,像常人一樣,還是一樣掃除自己的心垢,這就是悟後起修。其實修行,每一個境界都是可以悟入、切入的地方。 |
3.傳燈錄(惠空法師):
|
|
《傳燈錄》是一本記述禪宗發展的史料,裡面有宗派歷史的敘述、師資相承的史實,也有古德修行悟道的公案、祖師學習成長的行誼、禪師對於禪法、心性的分析。其中公案的部分,因為一般人並不能理解參悟的當下,所以我們略過;我們所要擷取的,除各宗派禪師師資相承的史實之外,重點在於禪師們對禪或心性的解析、分析,及酬答之際,對禪令人發省的解釋,這是傳燈錄中最可以學習的地方。當然,在這其中也有一些禪師的行誼,關於他們在修學中的轉折與辛苦,也是值得我們去注意、留意的。 |
4.高峰禪要(惠空法師):
|
|
高峰禪師是南宋末年、元朝初年在浙江的一位大宗匠,是臨濟宗的傳人。高峰禪師自述曾開悟過兩次,第一次是二十四歲在誦經時,第二次是三十多歲在睡覺時,可以說第二次才是真正的開悟。高峰禪要這本書可以讓我們了解參禪的進入與過程,如高峰禪師提出的「參禪三要」:大疑情、大憤志、大信心;也可以從中看出參禪的下手處、轉折處、極致處,乃至修行成就後等四個過程。高峰禪要對於參話頭而言是非常深刻、簡要的一份提攜與指引,是學習參話頭的一本入門書籍。我們相信,熟讀高峰禪要以後,對於參話頭一定會有很深刻、很正確的理解,這是在禪法中不可多得的寶典。 |
5.大慧語錄(惠空法師):
|
|
大慧語錄內容非常豐富,是大慧禪師在各地的語錄,共三十卷。前十五卷大多是公案,這部分我們比較難趣入;後半部,主要是說法開示,及與弟子們談論修行悟道的法語或書信。由於內容份量很多,所以舉凡對禪的各方面理論、模式,乃至於對他老師的觀心法門的冥心體究、直探心源的修行法門皆有提到,除此之外,對於其他禪法的評論,如對於默照禪的訶斥等等,都提出了非常寶貴的意見。此中對修行參話頭更提出了相當豐富的論述及說明,對於參話頭的進入、意義、作用乃至眾生根性等各方面,有非常詳盡的說明,對參話頭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著述。參話頭可以說是從大慧宗皋禪師的提倡之後,成為中國禪法裡很獨特的修行法門,故此書堪稱為非常重要的禪宗典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