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藏 - 第24
臺灣觀感略談 契合時代脈動



【第一屆「台灣當代佛教發展研討會」心得感言】
傳統與現代之間
※ 作者: 劉固盛 - 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博士後

 

  台灣,是我一直嚮往的地方。這次應慈光寺住持、慈光禪學研究所所長惠空法師的邀請,來台灣參加當代台灣佛教研討會,並得以進行為期一個月的佛教參訪活動,不僅心中時常充滿了喜悅,而且獲益良多。
  筆者近年來一直致力於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包括佛教方面的研究,感到在高度科技化、工業化的現代社會中,我們必須面臨一個共同的時代課題,即我們還要不要傳統?如果錄認傳統作為一種深層次的文化精神,已滲入到了民族的血液之中,是不可能輕易拋棄和去掉的,那麼,傳統文化能不能夠現代化呢?能不能夠與現代化社會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呢?而佛教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歷史的長河中,曾有過輝煌的時期,它在現代社會中還有生命力嗎?
  應該說,台灣當代佛教的迅速發展,為上述問題提供了肯定的回答。佛法,在台灣當代社會中煥發出了新的活力與生機。在我參訪道場,拜謁一些高僧大德時,往往是驚訝與感動交織在一起。使我驚訝的是,台灣佛教寺院之繁多、規模之龐大、建築之壯觀、秩序之整齊、信眾之廣泛,都遠遠超出想像之外;使我感動的是,台灣當代僧人中,有一大批法師佛學造詣高深、修行刻苦,真正做到了解行並重;而且,民眾對佛特別虔誠,佈施十分慷慨,不遺餘力地維護道場,他們的行為令人肅然起敬。正是僧俗二眾的共同努力,台灣當代佛教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也使我們看到了中國佛教在未來的希望。
  還應該一提的是,在人間佛教的理念下,台灣佛教尤其重視佛法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佛法與現代社會融為了一體,這是台灣當代佛教發展的一大成就。這一點,中台禪寺的「佛教五化」具有某種啟示意義。惟覺法師提倡佛教學術化、佛教教育化、佛教科學化、佛教藝術化、佛教生活化,使佛法真正落實在每個人的具體行動中,落實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以達到在現代社會中弘揚佛法,又以佛法促進現代社會發展之效果,這是值得重視的思想觀點。
  毋庸置疑,台灣佛教的發展與繁盛,確實使我們看到了佛教在現代社會中的積極意義,下面略談三點:

  一、解決信仰危機─物質文明的高度發展導致了人心的異化和精神家園的喪失,當人們在緊張的現代化生活中無所適從的時候,佛,是其最好的精神歸宿。
  二、淨化社會風氣─佛法勸人棄惡從善、自利利人,對佛的信奉,必將使人的心靈得以昇華,使整個社會道德水準得以提高,使社會風氣得以淨化。
  三、協調人際關係─現代社會的競爭日趨激烈,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常處於不協調的狀態,佛陀的智慧與慈悲,能夠極大地感化眾生,使眾生看透人生的無常,從而消除貪欲、爭鬥、和諧共處。

  二十世紀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說:科學是偉大的,但它不能夠解決人生問題。任何的偉大科學家的貢獻都比不上三個人,這三個人就是釋迦牟尼、耶穌、穆罕默德。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佛法的力量是巨大的,佛法在現代社會不僅能夠被發揚光大,而且能夠為更多的人帶來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