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藏 - 第16

 

 

 

佛教傳統義理與現代學術之融合--華梵大學座談會 申論--義解之本質
【僧伽交流座談會】  
 申論--佛教傳統義解與現代學術之融合 能進法師 - >

 

  我認為佛教傳統義解與現代學術之融合,這不是一種時髦的提法或命題,而是佛教走向回歸第一步的自覺。學術是知識界指引人類生活與發展的上層建築,宗教的教義也具有此功能,是個人與人群的人生指南,故古時候宗教與知識界並無一定的分界。在佛教的發展過程中,佛教的義學逐漸脫離了知識界的隊伍,變得專業而偏僻,這由當初佛教具有五明現在卻只存內明(其餘名存實亡)一事可知。這產生兩個大的負面效果:其一,如此的佛教生命力變得脆弱,退居為人類生活中的一種可有可無的信仰,一旦遭到大的外緣打擊就會急速萎縮甚至消失,即使再有意恢復,也得不償失,如印度、中亞地區的佛教就是前車之鑑,而且很難說現在世界上其他地區的佛教是否能經受得住類似的打擊。即使沒有外緣的打擊,隨著人們注意力的轉移,佛教也很難生存,如今敦煌佛教是。昔日輝煌的敦煌佛教現在需要打出文化救援的旗號才能引人注目。其二,如此佛教變得很難溝通。與佛教溝通,先要通過「信仰」、觸類旁通的「好奇」、職業謀生的「需要」等等先決條件,才能進行。這是佛教走上社會難免要遭人側目、有色透視的原因。現在應當是佛教爭取平等理解、同一視角的時候了。由此二種,使得佛教必須走向回歸的道路。

  至於如何回歸,我的觀點是:從何處退出就從何處走回。在北京學者王世襄先生給《中國佛學》學報(第二卷第一期)的一封信中有一句話:「顯而易見的如哲理思想、語言文字、習俗禮儀、書法繪畫、雕塑建築、音樂舞蹈,裝飾圖案等等,無不形成必須冠以『佛教』二字的專門學科。」這些憟目驚心的文字代表的都是當初佛教的退出領域,也是佛教當要回歸的門徑。佛教義學的發展是指導佛教的今後如何發展的主力軍,因此佛教傳統義解與現代學術的融合,是我們要做的第一步,也是目前佛教界與現代知識界一個可喜而平等的相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