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惠空法師

 
 
 
 

 


 
惠空法師佛藏一家我們的禪風擺渡兩岸
惠空法師
青年學佛運動的回顧與展望

  近代的中國佛教史,是一個黑暗、慘淡,回想起來令人傷感的時代,種種的教難,危迫了佛教的生存,尤其在大陸,文化大革命把佛教來一次徹底的摧毀!還好在台灣,我們有幸能夠在這四十多年來,見到佛教蓬勃的發展。今日佛教的蓬勃發展,其原因在於多年來佛教大德的努力擁護下,推動了許多運動,譬如:傳戒、僧教育的辦理、弘法方式的多元化、文化事業、慈善事業的開展等等。這許多運動,都可以說是推動佛教蓬勃發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其中要以大專青年學佛運動,可以說是帶起佛教更深入發展的一個力量。因為,所有事情的推動,都必須要靠人力,包括優秀的僧才和護法居士;而在人群當中,最優秀的人才莫過於知識青年。所以,今天佛教的發展,可以說是祖師大德的努力,加上許多知識青年投入僧伽的行列、投入護法居士的行列,為佛教帶來一份新的生機、一份朝氣蓬勃的力量所使然的。

  所以我們今天,特地就青年學佛運動,做一次回顧與展望,做為鑑往知來的省思。首先來看一看,知識青年學佛運動的大致情形。我們可以回溯到民國四十年代初期,由李炳南居士、周宣德居士聯絡了台大、師大的一批教授,在他們推動下,首先成立了台大晨曦社,而後成立了師大中道社。在此之後,其他的大專佛學社陸續地展開,很多的知識青年,因此有了接觸佛法的機會。從那時候起到現在,全台灣已經有將近六、七十個佛學社團成立,而這些佛學社為佛教培養了許多青年僧,也為佛教培養了許多護法居士,而這些學佛的佛學社青年,當他們跨入社會以後,又為佛教帶來了很大的宣傳、引導的力量。以下,詳細的就佛教青年學佛運動的整個過程,分成四個階段來看:

  (一)第一階段:在四十年代初期,當時佛學社是由一些學者及在家居士來推動。所教導的內容,不外乎是儒家的修身處世態度,或是佛教慈悲待人的觀念,對於佛法深刻的「緣起法」或是「解脫道」、「菩薩行」的理念,並未有深入的探討。可以說,對佛教教理的深入,與佛教修證的導引,在這個時代並不是很彰顯。可是經過時間的薰陶,這批學生他們漸漸地深入佛法,藉著書籍,對於佛法與儒家心性的學問有了一分認識以後,他們不再滿足。所以,他們紛紛尋找更深入,更專業化的學習場所,於是進入了第二階段。

  (二)第二階段:在民國四十年代末期、五十年代初期,這些大專佛學社的知識青年,慢慢地走進了寺廟。因為在寺廟裡,他們接觸到很多出家師父,而這些師父,其中還有很多是大陸來台的菁英分子,如道安法師等等。他們學有專長,個人的道德又足以感召,所以很多學佛的知識青年,便走進了僧團。當時道安法師在台北松山寺舉辦了大專佛學講座,號召了幾百個年輕的朋友,而且有組織地去帶動青年學佛,那批人,現在多已經是佛教界有力的出家僧和護法居士了。所以說,由李炳南、周宣德老居士及一些大學教授所領導的第一階段,慢慢地將領導權交給像道安長老、懺雲法師、星雲法師等,這一批大陸來台的高僧大德去領導,帶領這些年青人從宗教的修持及、清規戒律等,慢慢地深入佛法的堂奧,去真正感受佛門裡邊深奧的面貌,這是第二個階段。

  (三)第三階段:由於長老逐漸地凋零,而青年這一輩也慢慢地站起來,所以在民國六十到七十年代以後,一批受過大專佛學社團薰陶的優秀青年僧,慢慢地站出來。大專青年學佛運動又轉移到知識青年僧上面來;也就是說,在這第三階段的主導者,是先前在佛學社團裡面受過青年學佛運動薰陶的這一批居士及青年僧。而在這個階段,所引導出來的學佛運動是非常多樣化、非常輕鬆活潑,而且更加帶有生氣的;同時,台灣佛教也開始起步、蓬勃發展;各佛學社也慢慢有了自己獨立的風格。這個時候,各個道場都已經認識到了青年學佛,佛學社,是一個很重要的人力資源來源,所以各個道場都紛紛地跟固定的佛學社往來,希望帶動自己寺院人力資源的來源;可以說全國六、七十個佛學社,已經慢慢地定型,歸屬在一些相關的道場中間運作、學佛,而他們的領導人,基本上也都是一些受過佛法薰陶的大專青年畢業生。所以,這些佛學社的人力資源,已經被少部分幾個道場分配占有了。

  (四)第四階段:到了民國七十年代末期,八十年代初期以後,因為固有的三十年來的大專佛學運動已經慢慢定型,有很多工作已經型式化,可是在這麼一個定型的佛學社的學佛運動中,並不能夠吸納很多學佛的同學,所以有一些青年法師想到這個問題,就參考了社會上其他的宗教團體傳播的方法,開辦了幾個新的路程,來適應更多的年輕人、接引更多的年輕人來接受佛教。所以,有了高中生模式的發動、有了救國團模式的發展。也可以說,在這個時候,一些法師起來推動了高中生學佛運動及救國團學佛模式的發展;同時也聯絡了一些有緣的道場團體,一起推動這樣子一系列的,對大專青年所做的一個整體的、多元化、多樣態的吸收與接觸的活動。

  而在這一階段當中,除了開發了不同的青年學佛運動之外,還有就是佛教發展了另外一套更有系統的教育青年的方法,就是創立大學。這是一種斧底抽薪、直接培養青年學佛的一種方式,現在有華梵、慈濟、佛光山、法鼓山、玄奘等五所大學,是由佛教僧團所創辦。這五所大學的創辦,可以說是佛教界對於青年學佛重要性的徹底體認,它促使佛教界在財力、物力、人力上的資源,做有系統、最準確、最高代價的投入。

  在這第四個階段發展出來以後,我們發覺,其實,青年學佛運動,它的層次是很廣的,青年,是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接受佛教的,只不過是,我們要用什麼樣的方法,要用什麼樣的媒體,要用什麼樣的思想來讓這些年輕的大專同學、知識青年來接受、來學習佛法,這才是我們今天所要思考的一個重要課題。有人說,佛教太古老、太陳舊,很多東西跟不上時代,年輕人因為物慾的衝擊、生活的安逸,一下子不能夠適應這麼堅苦困難的出家生活。其實不然,以事實而言,青年中有很多優秀分子正充滿著理想,對人生宇宙有著深入的犧牲奉獻精神,正等待著我們去接引他們。

  回顧了這三十多年來的青年學佛運動,我們可以說,佛教不可以離開青年,佛教須要教育青年,青年也要來發展佛教。今天佛教界如果沒有看清楚知識青年對於佛教的重要性,而沒有在知識青年中去培養佛教未來的領導者、未來的接班人,那麼我們佛教,將來勢必會在人力上面有很大的欠缺。一旦我們在人才的來源上面有了欠缺以後,我們的下一代素質就會低落;教育欠缺以後,他的理念、思想就會不足,這樣子自然就造成佛教的衰微、危亡、甚至滅亡。所以,知識青年學佛運動,對於台灣佛教,在過去它已經發揮了它應有而且可以說是相當重大的功能;在未來,也將是佛教界第一重大的工作之一。因為離開了青年學佛運動,我們就缺少了優秀僧才、優秀護法居士的來源,而沒有這第一流的青年來出家、來護法,我們佛教又要靠誰來振興呢?所以說,青年學佛運動是我們佛教界一條重要的命脈,我們任何人都不可能自外於這麼一個使命當中,我們每一個人,只要有緣、有能力,都應該盡量配合這樣一個青年學佛運動。

  我們相信,佛教的青年學佛運動,它會為佛教帶來更深厚的生氣與發展,所以我們現在要更不斷努力,去把這一個工作做好!希望有更多的寺院、團體,能將他們的資源投注、關心在青年學佛運動上面。我相信,我們每一個道場,都會很樂意提出一點資糧,來栽培佛教下一代的接班人的!

 

回首頁惠空法師佛藏一家我們的禪風擺渡兩岸
佛藏山慈光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