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惠空法師

 
 
 
 

 


 
惠空法師佛藏一家我們的禪風擺渡兩岸
惠空法師
止觀的定義

  今天跟各位介紹「止觀」的定義,目的有二個:除了瞭解止觀的意義之外,還要讓各位知道,在佛法裡面,打坐,到底是為了什麼?因為,佛法真正的中心所在,不出「止觀」。「止觀」是通於一切法門的定義,離開了止觀沒有任何一個法門可以成立。所以,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基本觀念,能夠把握住這個觀念,佛法任何修行的理念,都可以被這個觀念所貫通。

  現在來看「止觀」的定義。以下所引的三段文字,都是佛法實際修行的禪典裡面,最精要,而且最重要的幾段話,我們很難再找到像這麼精彩,這麼切要的對止觀的剖析了。

一、成實論:

  止是定、觀是慧,一切善法,都是從定慧而生起的。止能遮蓋我們的煩惱(結),觀能夠斷滅。止,就好像用繩子把小偷綑起來(牽繩),或是把草捉住(挹草),觀就像拿刀把人殺掉或用刀把草割掉一樣(鐮刈)。再看「小止觀」。

二、小止觀:

  止為伏結之初門,觀是斷惑之正要
  止則愛養心識之善資,觀則策發神解之妙術
  止是禪定之勝因,觀是智慧之由藉
  
  修止可以將我們的煩惱降伏住(伏結),讓它不准亂動,不能再生長,可是並不是完全把根本除掉,譬如雜草叢生,我們把雜草修理一下,而如果根還在,就「春風吹又生」,所以必須有了「觀」之後,才能把煩惱這個惑,徹底地斷除修止是降伏煩惱的開始(初門);修觀是徹底斷除煩惱最重要、最正確的方法(正要)。

  其次,修止能夠保養我們的心識(愛養心識)。也就是說我們一個人生命主體的心識,要靠修「定」來滋潤。心識在透過「定」之後,變得純、靜、清明,但是要能更有智慧之光去辨別一切智慧,那就要修「觀」而生「慧」了。所以說修觀,是激發心識慧解的力量(策發神解之妙術)。另外也可以說,修止是我們得到禪定最重要的原因(勝因),修觀是得到智慧的道路(由藉)。

  以上由成實論、小止觀中,可以看得出來,佛法根本的戒定慧三學中,定、慧二法,「不假止觀,無有成辦」,所以止觀的重要性,可以了知。以下就正式從「摩訶止觀」細看「止」「觀」的定義。

三、摩訶止觀:

  摩訶止觀對「止」和「觀」各有二種意義。止是「息」義、「停」義。息,就是我們一些不好的想法、念頭(諸惡覺觀妄念思想)停止,寂靜休息了。再說「停」義,首先,要澄清的是,一般人總以為心裡有很多妄念,只要把妄念降伏了,心裡澄靜了,就可以了。事實上不盡然。因為我們的心隨時隨地會變成很多很多的樣子,它一直在亂動,所以,它不能夠停止在一個好的地點上;反過來講,把我們的心,始終停留在一個好的狀態之下,要它方,它就永遠是方的,要它圓就永遠是圓的,這就是「停」義。這是就形相、事相上說的。就理來說,也是一樣,要它是一個圓的道理,就是圓的道理。所以,心,並不是在心裡面有很多妄想,不是!心本身它自己就可以變成一個道理,所以,把心始終放在一個道理上,停在般若智慧上,而不停在任何法上,前念在智慧中間,後念,也在智慧中間,念念都在智慧中間。以這樣念念在智慧中間的「停」,而把不應該出現的念頭除掉,就叫做「息」。所以,能停的是停在般若智慧上,所息的是煩惱。停、息是「能」、「所」一對。心停在般若智慧上面,妄想(不好的客人)就離我而去。家裡沒有不好的客人,家裡就安靜,叫「息」;主人心很端正,停在正確道理上是「停」。能停的是智慧、空性的心;所停的是些幻的妄想。這是「止」的停義和息義。

  接下來談修觀。觀是「貫穿」義、「觀達」義。同樣的,是能、所一對。智慧把煩惱貫穿了,是「貫穿」義。而智慧通達了,完全了解了,進入空性的智慧裡面,這叫做「觀達」義。觀達就是本身圓滿具足智慧,智慧在我的心裡完成,我完全了解它,所以它跟我完全一樣,這叫做「契會真如」。因為我們「契會真如」,所以能利用完全了解的智慧把煩惱殲滅,這就是貫穿義和觀達義。對於止觀最精彩的解說,莫過於摩訶止觀,各位要好好品味這段,能夠體會出來,道理就會很清楚。

  所以,能了解止觀定義,佛法修行的方法,都可以和止觀道理相通、相契合。離開了這個道理,不叫佛法的修行方法,各位不要小看止觀所包含的意義啊!

 

回首頁惠空法師佛藏一家我們的禪風擺渡兩岸
佛藏山慈光寺